阅读经历

  学期初,室友刘桐荐此书,从图书馆借阅,全书600页。初捧读,爱不释手,觉此书为模仿红楼梦所著,多描写封建大家族男女情爱之事。期末,又有闲,再捧读。读罢,忽觉此书内涵之丰富,有深刻历史背景。

  此书在文学上的地位虽比不上四大名著之一的《红楼梦》,但绝对算是一本旷世巨著。作为一个普通读者,浅读完毕,我是没有资格去“评判”这本书。但是每次阅读完一本经典,都是心灵的洗涤,有很多思考和感受,想尽可能记录下来。

一句话概括内容

  《京华烟云》故事始于1901年义和团运动,讫于上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,前后跨越30多年,借北平姚、曾、牛三大家族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反映了家国变迁和世道兴衰。

作者简介

  林语堂(1895年10月3日—1976年3月26日),和鲁迅同一时代。不是传统的中国文学家,多用英文写作,致力于把中国文化扬播四海。《京华烟云》这本书翻译的很不错,不知道译者是谁。

随便写两句感想

  在封建大家庭中,承担整个家庭顶梁柱的,固然是男性。但是家庭内部,维持着每一个细节的是女性。《红楼梦》和《京华烟云》,都是以女性为主要视角,讲述大家庭内部的故事。   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对上个世纪初“封建”大家庭的生活图景的描绘。封建之所以打双引号,是因为自从辛亥革命清政府被推翻后,中国早不再是完全的“封建”。那个年代,大多数人还保持着“封建”的思想,但是又有各种新思想涌入国内,而北京,又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。于是,各种文化交融在一起,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同一桌吃饭的人,服装都各有千秋,穿长衫的,穿西装的,穿旗袍的,穿裙褥的…如此有趣的时代。   下等人的生活,自然是劳苦乏味,也不值得描写。而上等人的生活,实在是精彩浪漫。一大家子住在香榭庭苑,没事儿就读书写字,吟诗作对。男人不必工作,女人也不用做家务,反正钱多的花不完。无聊了,就找几个朋友一起谈花饮月赋闲,或者和朋友一起外出登山揽胜,游山玩水。怕累?笑死,爷根本不走路,轿子直接给你抬到山顶。怕吃不好?笑死,直接给你在西湖游船上设宴,船头还有舞女吹箫助兴。少爷一方面都有自己的“青梅竹马”,另一方面没事儿的时候还能调戏调戏丫鬟。小姐也会向心上人暗送秋波,委婉表达爱意。男女之事,不是我们理解的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而往往是少男少女先互相看上,有恋爱的意思了,才会有媒婆去提亲。这种婚姻一般也都是门当户对,幸福美满。什么是人上人?这才是人上人!

  这本书有一位贯穿始终的女性人物,堪称男人心中的理想女性——姚木兰。她能满足你对“大家闺秀”的所有幻想。不仅长得好看,还特别聪明。这种“聪明”,是女性特有的聪明,能猜出人心思,会跟人聊天,还有一套化解夫妻矛盾的妙招。她有文化,能跟你品茗赏月,做风雅之事,但不露锋芒,不喧宾夺主。性格好,性格活泼,会吹口哨,时不时给你搞点小惊喜。感情专一,遵守儒家道德,安分守己,喜欢过平静日子。但所谓“理想”女性,只不过是男人心中的理想罢了,作为男人确实惋惜像木兰这种女子不能遇见。   书中写到抗日战争时期,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引起我心中强烈共鸣。我终于开始明白老一代人为什么那么痛恨日本。叫日本人“小日本鬼子”,是因为二战时日本人真的很矮,男人平均身高就1米5左右。他们粗俗野蛮,穷兵黩武,狂妄自大,收买培养中国汉奸,屠杀中国百姓,而且对于“性”,似乎永远不能满足,下至女童上至老妇都不放过。日本士兵是全世界士兵中最没有德行的,土匪好歹讲究仗义,只劫富不欺穷,而日本兵真的连土匪都不如。   《京华烟云》这本书是1939年出版的。那时的中国已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全民族的抗日热情达到高潮,老一代腐败军阀大多已经被打倒。新一代年轻人怀着一腔报国热血,一批又一批参军加入抗日前线。小说的结尾中,木兰一行人逃亡内地,一路上收留了四个孤儿,这些孩子不是白收留的,他们生下来就怀着对日本的仇恨,未来也将成为抗战的栋梁。一路上不断有满载军人的卡车呼啸而过,他们都是自愿参军的年轻人,戴着钢盔在车上站的威风凛凛,向老百姓招手。军人得到民众的欢迎,开始唱出军哥,重复的句子是:

“上战场 为家为国去打仗 山河不重光 誓不回家乡”

  抗日战争胜利是1945年,本书出版日期比日本正式投降早了6年,但是对华夏文明知根知底的林语堂先生,已经预测战争的胜利者必然是中国,他知道中国人的血脉里,从古至今都流淌着不屈的血液。   此书原版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作,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作出巨大贡献。写在抗日战争时期,政治意义可能大于文学意义。

随便说两句人物

木兰:前面说过了,想了解请看原著,千万别看电视剧。 姚老爷子:神人,信奉老庄哲学,看透一切。 曼娘:典型传统女性,终生保留贞操。 陈妈:典型中国母亲,倾其一生找寻儿子。 红玉:原型林黛玉!古典女性,多愁善感,殉情而死。 姚体仁:纨绔子弟。 孔立夫:赤子之心,有点看不透。 顺便画下人物关系:

(仅部分)

最后

  本书大部分片段的意境是宁静芬芳的味道,与《浮生六记》一样,让人向往以前人缓慢、舒适、宁静的生活。读书就是为了跨越时代的偏见,和古人对话,从现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取一份心灵的安宁。 投稿人:孙百乐 原文:https://www.leyoubaloy.xyz/?p=750---
title: 《京华烟云》读后有感
author:
avatar:
authorLink:
authorAbout:
authorDesc:
categories:
comments: true
tags: []
id: ‘1210’
date: 2021-06-24 10:43:32
keywords:
description:
photos:


阅读经历

  学期初,室友刘桐荐此书,从图书馆借阅,全书600页。初捧读,爱不释手,觉此书为模仿红楼梦所著,多描写封建大家族男女情爱之事。期末,又有闲,再捧读。读罢,忽觉此书内涵之丰富,有深刻历史背景。

  此书在文学上的地位虽比不上四大名著之一的《红楼梦》,但绝对算是一本旷世巨著。作为一个普通读者,浅读完毕,我是没有资格去“评判”这本书。但是每次阅读完一本经典,都是心灵的洗涤,有很多思考和感受,想尽可能记录下来。

一句话概括内容

  《京华烟云》故事始于1901年义和团运动,讫于上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,前后跨越30多年,借北平姚、曾、牛三大家族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反映了家国变迁和世道兴衰。

作者简介

  林语堂(1895年10月3日—1976年3月26日),和鲁迅同一时代。不是传统的中国文学家,多用英文写作,致力于把中国文化扬播四海。《京华烟云》这本书翻译的很不错,不知道译者是谁。

随便写两句感想

  在封建大家庭中,承担整个家庭顶梁柱的,固然是男性。但是家庭内部,维持着每一个细节的是女性。《红楼梦》和《京华烟云》,都是以女性为主要视角,讲述大家庭内部的故事。   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对上个世纪初“封建”大家庭的生活图景的描绘。封建之所以打双引号,是因为自从辛亥革命清政府被推翻后,中国早不再是完全的“封建”。那个年代,大多数人还保持着“封建”的思想,但是又有各种新思想涌入国内,而北京,又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。于是,各种文化交融在一起,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同一桌吃饭的人,服装都各有千秋,穿长衫的,穿西装的,穿旗袍的,穿裙褥的…如此有趣的时代。   下等人的生活,自然是劳苦乏味,也不值得描写。而上等人的生活,实在是精彩浪漫。一大家子住在香榭庭苑,没事儿就读书写字,吟诗作对。男人不必工作,女人也不用做家务,反正钱多的花不完。无聊了,就找几个朋友一起谈花饮月赋闲,或者和朋友一起外出登山揽胜,游山玩水。怕累?笑死,爷根本不走路,轿子直接给你抬到山顶。怕吃不好?笑死,直接给你在西湖游船上设宴,船头还有舞女吹箫助兴。少爷一方面都有自己的“青梅竹马”,另一方面没事儿的时候还能调戏调戏丫鬟。小姐也会向心上人暗送秋波,委婉表达爱意。男女之事,不是我们理解的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而往往是少男少女先互相看上,有恋爱的意思了,才会有媒婆去提亲。这种婚姻一般也都是门当户对,幸福美满。什么是人上人?这才是人上人!

  这本书有一位贯穿始终的女性人物,堪称男人心中的理想女性——姚木兰。她能满足你对“大家闺秀”的所有幻想。不仅长得好看,还特别聪明。这种“聪明”,是女性特有的聪明,能猜出人心思,会跟人聊天,还有一套化解夫妻矛盾的妙招。她有文化,能跟你品茗赏月,做风雅之事,但不露锋芒,不喧宾夺主。性格好,性格活泼,会吹口哨,时不时给你搞点小惊喜。感情专一,遵守儒家道德,安分守己,喜欢过平静日子。但所谓“理想”女性,只不过是男人心中的理想罢了,作为男人确实惋惜像木兰这种女子不能遇见。   书中写到抗日战争时期,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引起我心中强烈共鸣。我终于开始明白老一代人为什么那么痛恨日本。叫日本人“小日本鬼子”,是因为二战时日本人真的很矮,男人平均身高就1米5左右。他们粗俗野蛮,穷兵黩武,狂妄自大,收买培养中国汉奸,屠杀中国百姓,而且对于“性”,似乎永远不能满足,下至女童上至老妇都不放过。日本士兵是全世界士兵中最没有德行的,土匪好歹讲究仗义,只劫富不欺穷,而日本兵真的连土匪都不如。   《京华烟云》这本书是1939年出版的。那时的中国已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全民族的抗日热情达到高潮,老一代腐败军阀大多已经被打倒。新一代年轻人怀着一腔报国热血,一批又一批参军加入抗日前线。小说的结尾中,木兰一行人逃亡内地,一路上收留了四个孤儿,这些孩子不是白收留的,他们生下来就怀着对日本的仇恨,未来也将成为抗战的栋梁。一路上不断有满载军人的卡车呼啸而过,他们都是自愿参军的年轻人,戴着钢盔在车上站的威风凛凛,向老百姓招手。军人得到民众的欢迎,开始唱出军哥,重复的句子是:

“上战场 为家为国去打仗 山河不重光 誓不回家乡”

  抗日战争胜利是1945年,本书出版日期比日本正式投降早了6年,但是对华夏文明知根知底的林语堂先生,已经预测战争的胜利者必然是中国,他知道中国人的血脉里,从古至今都流淌着不屈的血液。   此书原版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作,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作出巨大贡献。写在抗日战争时期,政治意义可能大于文学意义。

随便说两句人物

木兰:前面说过了,想了解请看原著,千万别看电视剧。 姚老爷子:神人,信奉老庄哲学,看透一切。 曼娘:典型传统女性,终生保留贞操。 陈妈:典型中国母亲,倾其一生找寻儿子。 红玉:原型林黛玉!古典女性,多愁善感,殉情而死。 姚体仁:纨绔子弟。 孔立夫:赤子之心,有点看不透。 顺便画下人物关系:

(仅部分)

最后

  本书大部分片段的意境是宁静芬芳的味道,与《浮生六记》一样,让人向往以前人缓慢、舒适、宁静的生活。读书就是为了跨越时代的偏见,和古人对话,从现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取一份心灵的安宁。 投稿人:孙百乐 原文:https://www.leyoubaloy.xyz/?p=750---
title: 《京华烟云》读后有感
author:
avatar:
authorLink:
authorAbout:
authorDesc:
categories:
comments: true
tags: []
id: ‘1210’
date: 2021-06-24 10:43:32
keywords:
description:
photos:


阅读经历

  学期初,室友刘桐荐此书,从图书馆借阅,全书600页。初捧读,爱不释手,觉此书为模仿红楼梦所著,多描写封建大家族男女情爱之事。期末,又有闲,再捧读。读罢,忽觉此书内涵之丰富,有深刻历史背景。

  此书在文学上的地位虽比不上四大名著之一的《红楼梦》,但绝对算是一本旷世巨著。作为一个普通读者,浅读完毕,我是没有资格去“评判”这本书。但是每次阅读完一本经典,都是心灵的洗涤,有很多思考和感受,想尽可能记录下来。

一句话概括内容

  《京华烟云》故事始于1901年义和团运动,讫于上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,前后跨越30多年,借北平姚、曾、牛三大家族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反映了家国变迁和世道兴衰。

作者简介

  林语堂(1895年10月3日—1976年3月26日),和鲁迅同一时代。不是传统的中国文学家,多用英文写作,致力于把中国文化扬播四海。《京华烟云》这本书翻译的很不错,不知道译者是谁。

随便写两句感想

  在封建大家庭中,承担整个家庭顶梁柱的,固然是男性。但是家庭内部,维持着每一个细节的是女性。《红楼梦》和《京华烟云》,都是以女性为主要视角,讲述大家庭内部的故事。   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对上个世纪初“封建”大家庭的生活图景的描绘。封建之所以打双引号,是因为自从辛亥革命清政府被推翻后,中国早不再是完全的“封建”。那个年代,大多数人还保持着“封建”的思想,但是又有各种新思想涌入国内,而北京,又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。于是,各种文化交融在一起,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同一桌吃饭的人,服装都各有千秋,穿长衫的,穿西装的,穿旗袍的,穿裙褥的…如此有趣的时代。   下等人的生活,自然是劳苦乏味,也不值得描写。而上等人的生活,实在是精彩浪漫。一大家子住在香榭庭苑,没事儿就读书写字,吟诗作对。男人不必工作,女人也不用做家务,反正钱多的花不完。无聊了,就找几个朋友一起谈花饮月赋闲,或者和朋友一起外出登山揽胜,游山玩水。怕累?笑死,爷根本不走路,轿子直接给你抬到山顶。怕吃不好?笑死,直接给你在西湖游船上设宴,船头还有舞女吹箫助兴。少爷一方面都有自己的“青梅竹马”,另一方面没事儿的时候还能调戏调戏丫鬟。小姐也会向心上人暗送秋波,委婉表达爱意。男女之事,不是我们理解的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而往往是少男少女先互相看上,有恋爱的意思了,才会有媒婆去提亲。这种婚姻一般也都是门当户对,幸福美满。什么是人上人?这才是人上人!

  这本书有一位贯穿始终的女性人物,堪称男人心中的理想女性——姚木兰。她能满足你对“大家闺秀”的所有幻想。不仅长得好看,还特别聪明。这种“聪明”,是女性特有的聪明,能猜出人心思,会跟人聊天,还有一套化解夫妻矛盾的妙招。她有文化,能跟你品茗赏月,做风雅之事,但不露锋芒,不喧宾夺主。性格好,性格活泼,会吹口哨,时不时给你搞点小惊喜。感情专一,遵守儒家道德,安分守己,喜欢过平静日子。但所谓“理想”女性,只不过是男人心中的理想罢了,作为男人确实惋惜像木兰这种女子不能遇见。   书中写到抗日战争时期,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引起我心中强烈共鸣。我终于开始明白老一代人为什么那么痛恨日本。叫日本人“小日本鬼子”,是因为二战时日本人真的很矮,男人平均身高就1米5左右。他们粗俗野蛮,穷兵黩武,狂妄自大,收买培养中国汉奸,屠杀中国百姓,而且对于“性”,似乎永远不能满足,下至女童上至老妇都不放过。日本士兵是全世界士兵中最没有德行的,土匪好歹讲究仗义,只劫富不欺穷,而日本兵真的连土匪都不如。   《京华烟云》这本书是1939年出版的。那时的中国已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全民族的抗日热情达到高潮,老一代腐败军阀大多已经被打倒。新一代年轻人怀着一腔报国热血,一批又一批参军加入抗日前线。小说的结尾中,木兰一行人逃亡内地,一路上收留了四个孤儿,这些孩子不是白收留的,他们生下来就怀着对日本的仇恨,未来也将成为抗战的栋梁。一路上不断有满载军人的卡车呼啸而过,他们都是自愿参军的年轻人,戴着钢盔在车上站的威风凛凛,向老百姓招手。军人得到民众的欢迎,开始唱出军哥,重复的句子是:

“上战场 为家为国去打仗 山河不重光 誓不回家乡”

  抗日战争胜利是1945年,本书出版日期比日本正式投降早了6年,但是对华夏文明知根知底的林语堂先生,已经预测战争的胜利者必然是中国,他知道中国人的血脉里,从古至今都流淌着不屈的血液。   此书原版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作,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作出巨大贡献。写在抗日战争时期,政治意义可能大于文学意义。

随便说两句人物

木兰:前面说过了,想了解请看原著,千万别看电视剧。 姚老爷子:神人,信奉老庄哲学,看透一切。 曼娘:典型传统女性,终生保留贞操。 陈妈:典型中国母亲,倾其一生找寻儿子。 红玉:原型林黛玉!古典女性,多愁善感,殉情而死。 姚体仁:纨绔子弟。 孔立夫:赤子之心,有点看不透。 顺便画下人物关系:

(仅部分)

最后

  本书大部分片段的意境是宁静芬芳的味道,与《浮生六记》一样,让人向往以前人缓慢、舒适、宁静的生活。读书就是为了跨越时代的偏见,和古人对话,从现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取一份心灵的安宁。 投稿人:孙百乐 原文:https://www.leyoubaloy.xyz/?p=750---
title: 《京华烟云》读后有感
author:
avatar:
authorLink:
authorAbout:
authorDesc:
categories:
comments: true
tags: []
id: ‘1210’
date: 2021-06-24 10:43:32
keywords:
description:
photos:


阅读经历

  学期初,室友刘桐荐此书,从图书馆借阅,全书600页。初捧读,爱不释手,觉此书为模仿红楼梦所著,多描写封建大家族男女情爱之事。期末,又有闲,再捧读。读罢,忽觉此书内涵之丰富,有深刻历史背景。

  此书在文学上的地位虽比不上四大名著之一的《红楼梦》,但绝对算是一本旷世巨著。作为一个普通读者,浅读完毕,我是没有资格去“评判”这本书。但是每次阅读完一本经典,都是心灵的洗涤,有很多思考和感受,想尽可能记录下来。

一句话概括内容

  《京华烟云》故事始于1901年义和团运动,讫于上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,前后跨越30多年,借北平姚、曾、牛三大家族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反映了家国变迁和世道兴衰。

作者简介

  林语堂(1895年10月3日—1976年3月26日),和鲁迅同一时代。不是传统的中国文学家,多用英文写作,致力于把中国文化扬播四海。《京华烟云》这本书翻译的很不错,不知道译者是谁。

随便写两句感想

  在封建大家庭中,承担整个家庭顶梁柱的,固然是男性。但是家庭内部,维持着每一个细节的是女性。《红楼梦》和《京华烟云》,都是以女性为主要视角,讲述大家庭内部的故事。   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对上个世纪初“封建”大家庭的生活图景的描绘。封建之所以打双引号,是因为自从辛亥革命清政府被推翻后,中国早不再是完全的“封建”。那个年代,大多数人还保持着“封建”的思想,但是又有各种新思想涌入国内,而北京,又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。于是,各种文化交融在一起,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同一桌吃饭的人,服装都各有千秋,穿长衫的,穿西装的,穿旗袍的,穿裙褥的…如此有趣的时代。   下等人的生活,自然是劳苦乏味,也不值得描写。而上等人的生活,实在是精彩浪漫。一大家子住在香榭庭苑,没事儿就读书写字,吟诗作对。男人不必工作,女人也不用做家务,反正钱多的花不完。无聊了,就找几个朋友一起谈花饮月赋闲,或者和朋友一起外出登山揽胜,游山玩水。怕累?笑死,爷根本不走路,轿子直接给你抬到山顶。怕吃不好?笑死,直接给你在西湖游船上设宴,船头还有舞女吹箫助兴。少爷一方面都有自己的“青梅竹马”,另一方面没事儿的时候还能调戏调戏丫鬟。小姐也会向心上人暗送秋波,委婉表达爱意。男女之事,不是我们理解的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而往往是少男少女先互相看上,有恋爱的意思了,才会有媒婆去提亲。这种婚姻一般也都是门当户对,幸福美满。什么是人上人?这才是人上人!

  这本书有一位贯穿始终的女性人物,堪称男人心中的理想女性——姚木兰。她能满足你对“大家闺秀”的所有幻想。不仅长得好看,还特别聪明。这种“聪明”,是女性特有的聪明,能猜出人心思,会跟人聊天,还有一套化解夫妻矛盾的妙招。她有文化,能跟你品茗赏月,做风雅之事,但不露锋芒,不喧宾夺主。性格好,性格活泼,会吹口哨,时不时给你搞点小惊喜。感情专一,遵守儒家道德,安分守己,喜欢过平静日子。但所谓“理想”女性,只不过是男人心中的理想罢了,作为男人确实惋惜像木兰这种女子不能遇见。   书中写到抗日战争时期,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引起我心中强烈共鸣。我终于开始明白老一代人为什么那么痛恨日本。叫日本人“小日本鬼子”,是因为二战时日本人真的很矮,男人平均身高就1米5左右。他们粗俗野蛮,穷兵黩武,狂妄自大,收买培养中国汉奸,屠杀中国百姓,而且对于“性”,似乎永远不能满足,下至女童上至老妇都不放过。日本士兵是全世界士兵中最没有德行的,土匪好歹讲究仗义,只劫富不欺穷,而日本兵真的连土匪都不如。   《京华烟云》这本书是1939年出版的。那时的中国已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全民族的抗日热情达到高潮,老一代腐败军阀大多已经被打倒。新一代年轻人怀着一腔报国热血,一批又一批参军加入抗日前线。小说的结尾中,木兰一行人逃亡内地,一路上收留了四个孤儿,这些孩子不是白收留的,他们生下来就怀着对日本的仇恨,未来也将成为抗战的栋梁。一路上不断有满载军人的卡车呼啸而过,他们都是自愿参军的年轻人,戴着钢盔在车上站的威风凛凛,向老百姓招手。军人得到民众的欢迎,开始唱出军哥,重复的句子是:

“上战场 为家为国去打仗 山河不重光 誓不回家乡”

  抗日战争胜利是1945年,本书出版日期比日本正式投降早了6年,但是对华夏文明知根知底的林语堂先生,已经预测战争的胜利者必然是中国,他知道中国人的血脉里,从古至今都流淌着不屈的血液。   此书原版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作,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作出巨大贡献。写在抗日战争时期,政治意义可能大于文学意义。

随便说两句人物

木兰:前面说过了,想了解请看原著,千万别看电视剧。 姚老爷子:神人,信奉老庄哲学,看透一切。 曼娘:典型传统女性,终生保留贞操。 陈妈:典型中国母亲,倾其一生找寻儿子。 红玉:原型林黛玉!古典女性,多愁善感,殉情而死。 姚体仁:纨绔子弟。 孔立夫:赤子之心,有点看不透。 顺便画下人物关系:

(仅部分)

最后

  本书大部分片段的意境是宁静芬芳的味道,与《浮生六记》一样,让人向往以前人缓慢、舒适、宁静的生活。读书就是为了跨越时代的偏见,和古人对话,从现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取一份心灵的安宁。 投稿人:孙百乐 原文:https://www.leyoubaloy.xyz/?p=750_162649_com.douban.frodo_-1024x385-20220111123759268.png) 投稿人:孙百乐 原文:https://www.leyoubaloy.xyz/?p=750
作者:孙百乐